28 October, 2008

BOOKS~(The Caves of Steel)

這兩個月工讀生走了、超忙又超類每天超時工作
唉~要不是周杰倫的稻香~我才不想在作下去了
還有我位出世的小女兒~我要努力啊~

沒事寫blog就看看書吧~小d回台灣順便幫我帶回五本書其中之一「剛穴」
...................................................................


機器人學三大法則 (Three Laws of Robotics),也就是:

  •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 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 三,在不違背第一法則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早在一九五二年艾西莫夫發表這本小說「鋼穴」前十年就首先提出了這三大定律,並且不斷的去挑戰這他自創的三個定律,試圖找出在這簡單幾個字中的一絲漏洞。小說中可以反覆的看到質疑、挑戰、解釋這三個過程~

當地球人口膨脹到八十億後,人口暴增,資源日益稀少,人類分成兩個世界。一群人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大的鋼鐵城市,其中一切都經過精密計算配給,小心翼翼維持脆弱的生態體系;而另一群人卻離開地球,靠著機器人的勞力過著長壽富裕的穩定生活。
故 事內容環繞在身為地球人且痛恨機器人的以利亞·貝萊 (Elijah Baley) 和由太空族 (Spacer)製造的類人機器人機·丹尼爾·奧利瓦(R. Daneel Olivaw)兩位主角身上。他們受指示偵辦一件發生在太空城的命案,而太空族懷疑這宗命案就是地球人幹的。

鋼穴是什麼?

當 時的地球資源嚴重不足,人們居住在一個個巨大的鋼鐵都市中,看不見天空,吃的是無趣的酵母食物,所有的資源都經由精密的計算配給。而居住在太空城的那些太 空族,是移民太空的個人主義者,他們與他們所製造的機器人在遠離地球的地方享受的優渥且長壽的生活。歷史上不乏太空族以優勢武力逼迫地球人就範的紀錄,所 以這個案子沒搞好的話,將會是相當嚴重的政治事件。
-----------------------------------------------------------------------------------------


這本小說可以用非常短的時間看完;我想用心看,一個晚上應該可以輕鬆看完,只是他裡面推理的部分真的要用腦去思考,例如質疑機器人是否違反第一定律,拔槍示警?為了找出兇手小說的手法是以不斷的推理來進行。

看 著反機器人的主角「貝萊」不得不跟機器人「丹尼爾」配合去偵辦這一件發生在太空城發生的命案,在電影「機械公敵」(不知道港澳怎麼翻譯irobot?)中 也是故意呈現這樣的衝突(廢話,irobot本來就是艾西莫夫的小說改編),衝突與合作,還要24hr生活在一起,實在過癮,剛開始貝萊不斷的反對跟丹尼 爾合作,也不斷的對他進行猜測、言語上的攻擊,卻也讓圍繞在丹尼爾身上的三個定律幾乎完美的拭去貝萊所寫下的疑問句~

未來的世界是人類、外太空人、機械人共存,曼哈頓早已變成了由鋼鐵建築的城市,人們的移動由「輸送帶」取代私家車,
因 此從小必須熟悉輸送帶的移動方式,不然超過70km/hr的速度可能讓你在跳上跳下之餘,幾秒鍾就錯過了好幾公里~我對於輸送帶的描述覺得很有意思,這真 的要靠想像力,目前為止我是還沒看到在電影中有上千條輸送帶移動的情景出現,其中一幕是貝萊跟丹尼爾為了要躲避敵人的追蹤、靠不同輸送帶的不同速度、不同 方向所做的移動、跳躍,好比是STARWAR中SKYWALKER駕著喜歡 WING與敵機纏鬥的精彩畫面。

在p230中提到了「帶路 棒」我想可能是上個世紀作者所想像的未來工具,但是這個東西我是覺得太遜了點,因為他是由溫度來感應方向,當越接近目的地溫度會越高,他真是太高估了每個 人的感溫程度,不像是「2001太空漫遊」的電子書等產品,我想「帶路棒」未來是不會出現在我們生活中,GPS應該已經取代了這個東西哈~


推理到後面、貝萊跟丹尼爾卻也日漸鞏固了他們彼此的信任,而殺人主角就在反覆推理中呼之欲出。
如果你喜歡推理以及科幻小說的,千萬不要錯過這本易讀、頁數又少的科幻小說~
我看完後完全就想把艾西莫夫的作品一次買足,因為後面的四不曲,故事會一直發展到貝萊死後兩百年、丹尼爾還是依舊執行他正子腦中存入的「正義」晶片。


科幻大師艾西莫夫打造科幻推理,創造出未來刑警貝萊&丹尼爾這對不可能的拍檔,深受全球讀者喜愛。精巧布局與平易近人的筆風,讓人迅速陷入艾西莫夫建構的世界,一路跟隨毫無冷場的緊湊劇情,深入兇案與人性核心。走進《鋼穴》,一定讓你大呼過癮!


他的
I, Robot變成了電影的irobot,另一本正子人The Positronic Man變成了電影Bicentennial Man(台灣翻譯為「變人」)~有趣吧~


No comments: